category
tags
type
status
slug
date
summary
icon
password
前言
之前学习了丹尼尔·卡尼曼的《思考,快与慢》,知道了人有着并非理性的潜意识,而且快于大脑主观思维的潜意识。潜意识对人的一生都有着重大的影响,在此基础上,我们进一步探讨”人的主观意识“是什么,”我“是什么。
被动意识假说
人的意识分为两种,被动意识和主动意识。
被动意识是指人类在千百前的进化中慢慢形成,为了适应生存而存在。根据大量的生活经验总结,具有大样本、长周期、宽泛、朴素等特征。寻求的是全局下的由次优解。
主动意识是每个个体存在的意识,个体为了适应当前时刻当前环境而产生的意识。根据具体的事实和状况,实时产生,具有个体性、即时性、针对性等特征。寻求的是局部最优解。
被动意识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帮助我们适应环境,减轻主动意识对精神的消耗,但是它寻求的长周期大样本下的次优解,并非当前时刻当前环境的局部最优解,有时候会将个体引入误区。一个典型的例子便是,我们在思考一个复杂的问题时,直接寻求答案,个体会很排斥,思考能力降低;如果把复杂问题进行拆解,拆解到可解决的子问题,个人会很积极地去解决,表现出极大的激情。
自由意志可能是不存在的
我们的自主意识或自由意志,可能根本是不存在的。你觉得你是依照你的意识去做一些事情,而这个意识可能是不存在的。这个是近些年来非常受到关注的关于意识的假说。如果“被动意识”的假说是真的,那么不仅仅是自主意识不存在,而是“你”根本就不存在。
其实这个假设很早以前就有,只是由于和我们感知太不一样,所以被人们淡忘了。近些年来,随着一些科学研究的发展,经过一些实验证明,有可能这个假设是真的。就像“天动说”、“地动说”一样,从主观感觉天在动,地球没动,但后来证实其实是地球在动,天没动。
探讨意识的本质
意识究竟是什么?意识的分类有很多种说法,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,一个叫意识,一个叫潜意识。意识是我们可以操控的能感知的部分,而潜意识不能操控,甚至几乎不能感知。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是意识就像一座冰山,我们能感知的部分是在上面露出来的部分,而大部分感知不到的潜意识是在水下。
我们能感知的意识部分有三种能力:认知能力、情感能力、自由意志。认知能力是对外界事物的认知;情感能力是对于外界事物产生的内部情感;自由意志是主动产生的一些想法,想要去做的一些事。这三个能力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“意识体”。针对这三种能力,科学家做了一些实验想要证明意识究竟是“什么时候”产生的。
认知能力”从逻辑上来说,它一定是被动产生的,但是从感知上来说,认知是一瞬间完成的(从理论上应该不是一瞬间的,但是你自己确感觉不到自己“卡顿”了)。1999年,美国加州工学院的认知心理学教授“下条信辅”,还有日本著名脑信息科学专家“神谷之康”等人做了一个“色觉误差实验”。
认知能力-看见未来
“下条信辅”和“神谷之康”都是研究意识抽离领域的专家。脑子里有一个部位是控制视神经的,如果通过电流刺激这个部位,人就看不见东西了,形成短暂的失明,这个叫“人工盲点”。他们利用“人工盲点”做了实验,首先让被测试者看着一个红色的图案,然后打开电击刺激脑子视神经大概0.2秒,这0.2秒就看不见东西了。0.2秒之后把电击关掉,图片换成绿色的,问被测者在这0.2秒看到了什么颜色。通常会猜测是红色,因为有视觉残留(红-黑-绿,或红-红-绿),但是所有被测试者都说看见了绿色。
这是不可能的,因为绿色对于当时来说是“未来”的颜色,也就是说所有人看见了“未来”。
进一步研究发现,这个奇怪的现象其实每天都在发生,当你照镜子先看左眼,再看右眼,你从来看不到自己眼球动,从其他人的角度来看,你的眼球是动了,但自己看不到。眼睛在动的这一瞬间,你看到的是什么?在这移动的过程中,你看到的是右眼,这很奇怪,你还没移过去,没看到右眼,为什么在移动的过程中也看到了右眼呢?也看到了未来。
还有一个生活中的例子,一个有秒针的手表,偶尔突然看一下,你会发现秒针经常停留超过1秒,你也看到了未来,在看到表之前,其实已经看到了秒针。
大脑对记忆的篡改
为什么会产生看到未来的现象?目前认为比较合理的解释是,大脑无法瞬间认知外部事物,这段时间造成对于外界的认知产生了延迟,而这个延迟因人而异,因信息复杂度而异。
对外界的认知是严重滞后的,不是实时的,但如果对于外界认知始终有一个延迟,我们就会产生违和感。为了让意识看上去连贯,让自己感知连贯,它会把中间的这部分用后面的补上,而不是用过去的信息补上。因为用未来信息补会显得我们的意识反应更快,更符合一看就知道这个东西是什么的这种感觉。
大脑有修改过去记忆的能力,它篡改了你的记忆,目的是为了让思维看上去非常连贯,所以并不是看到了未来,而是意识把未来的信息填补到了过去的一个记忆当中,让我们误以为在过去看见了未来。意识事实上是诞生于对外界感知零点几秒之后,不是在一瞬间诞生的。
情感能力 - 被动产生
情感能力部分。情感一定是被动产生的,几乎没有争议,情感基本上都是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反应。
自由意志 - 回溯过去
而自由意志是每天想要去做的事,这个是主动的,但它有可能却是被动的。为了证明“自由意志是不是主动产生的?”,1983年,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员“本杰明·贝利特”做了一个实验。
“本杰明·贝利特”被称作“人类智慧领域的先驱”,他是专门研究自由意志的。他的实验就是要证明你动手指的动作之后,才产生的意识。他利用电极,这个电极能检测出运动信号,就是脑子发出运动指令发到手上。其次是让被测试者看着一个表,表上循环显示一个时间点。被测试者可以自由决定什么时候动自己的手(自由意志的产生时间)。
最后,获得三个时间点:传信号的时间、手指动的时间和自己想的时间。这三个时间按理来说是先决定什么时候动,然后传信号,最后手指动。
但实验结果是第一个时间传递信号,然后手指动的同时产生了意识。最快的时间是脑子发出信号,在那个时候自己并没有觉得要动手指了,而真正产生了动手指这个决定是在手指动了之后,或者几乎同时。意识产生滞后的时间高达0.35秒,所以利贝特教授得出一个结论:我们所有的决定其实在0.3秒之前就已经决定了,不是当下决定好的,剩下的事只是由嘴说出来,或让你意识到是这个时刻做的决定。
潜意识在操控身体
在2008年《自然》上发表了一篇论文。在某种情况下,人的自由意识可能落后于你下决定的8~10秒。既然指令不是意识发出来的,那是谁发出来的?目前认为是潜意识,也就是说我们的所有行为其实是由潜意识控制,意识感知到了这个动作之后,给我们一个假象是自己动的。
为什么潜意识要先发出信号,再产生意识呢?也是为了避免意识上的延迟,如果意识来控制手指,那会非常的难受。机器人没有潜意识,所以总是慢半拍,但是人不能这样。为了弥补时间差,所以潜意识先动了,之后意识注意到身体动了,再“告诉”自己是自己让自己动的。所以,自由意识有可能是不存在的,我们所认知的自由意识有可能是对于已经产生行为的一个认知而已,然后大脑修改了记忆,让我们误以为这是意识产生的结果。简单来说就是,自由意识有可能不是行为的原因,而是行为的结果。
后来为了进一步证实意识是如何产生的,是不是真的是大脑产生的幻觉。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“迈克尔.加扎尼加”,他是做裂脑实验的那个心理学家。
关于裂脑实验
裂脑实验认为人的左右脑中各有一个独立的意识,只是平常正常的人,两个脑是互相连接在一起的,互相共享信息,所以它们协调工作,让我们意识不到有两个意识。而一旦分离了,它们就各自恢复到原先的状态,各司其职。 后来,医学逐渐进步发现,其实脑子里有可能不止两个意识,可能有很多个意识的存在,它们都是独立的,只是在没有分割之前,它们都是协调工作得很好,表现不出来而已。从这一点来看,多重人格似乎有了解释,就是说其实每个人有可能都是多重人格,只是我们协调得很好,而有些人协调部分出现了问题,于是脑子这部分发达的时候,这个人格就表现出来了,另外部分发达的时候,另一个人格就表现出来了。这也能证明为什么多重人格的记忆是不连续的,裂脑手术的人左右半脑的记忆是不连续的,左脑的记忆,右脑不知道,反之亦然。
做过裂脑手术的人,左右脑是分开的。“迈克尔.加扎尼加”找到裂脑手术的患者,他对这个人的左边说:“往前走”(右边是听不见的)。这个人开始往前走了,然后“迈克尔.加扎尼加”上前对右边就问:“你为什么往前走?”本来推测他应该会回答:“不知道为什么会往前走。”因为左右脑分开了,另外一边没有听到让他往前走的指令。而测试者的回答却是:“我想上前面买瓶可乐。”他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个理由,他的另一半脑检测到自己往前走了,马上弥补上了一个理由。
经过反复测试,所有裂脑患者都有这样的特点。可以看出,自由意识可能是后来弥补上来的,根本就不是一开始触发的。所以你的身体管理者有可能不是你自己,不是你的主观意识,而是潜意识或者某个深层的东西。这个究竟是什么,现在还不知道。为什么觉得不是潜意识控制你的呢?因为潜意识没有核心,控制你的有可能是一个拥有多个核心的集体,这些核心共同投票来决定身体做什么。
就如同本体内的潜意识层里具备多重人格,很多个人生活在这里,他们都有决定权,但最终决定身体做什么是他们共同投票决定的。而意识是单一人格,他负责观察做出的决定,然后赋予一个理由。从这个角度来看,意识就不再是非常牛的东西了,它只是个功能,不是身体的主宰,而目的是为了消除违和感。
自由意识存在的意义 — 记忆
自主意识就简简单单是为了给行为做一个解释吗?如果真的是这样,就很奇怪了。目前观测到大部分动物是没有自主意识的,尤其是像细菌、微生物这种特别低等的。它们有意识,但自主意识没有,因为它们总是按照非常简单的逻辑生存。
没有自主意识,就不需要解释这些行为。从这个角度来说,意识诞生就特别的违和,所有动物的生存都不需要自主意识,就靠潜意识就可以生存了,那为什么意识会诞生?
之后的研究得出,意识诞生不仅仅是为了消除违和感,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记忆。人类通常只能记住自主意识产生的一些行为,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呼吸,但并没有记住每一次呼吸,除非闻到了什么特别刺鼻的味道才会记住。你记得中午吃了什么,但是不记得嚼了多少下。如果一天有很多事情,但所有事情都不是你自主完成的,你就不记得自己这一天干了些什么了。所以,人生要充实,并不取决于干了多少活、干了多少事,而取决于“主动”干了多少事。
当然,我们也不是记得所有的主动行为,里边记忆最深刻的一种,叫“情节记忆”。我们会把一个事情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和情感联系在一起来记住。如果这个事里没有情感,我们就记不住。而且这种情感如果足够强烈的话,甚至会记住里边每一个细节,每一次回想都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。
这种情感记忆目前认为只有一些非常聪明的动物才具备。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感情了,最好的证明不是没有感觉,而是已经没有共同的回忆了。而意识非常重要的工作是给我们的行为赋予情感,赋予不同层次的情感,然后进行筛选把最重要的记下来,剩下的都抛弃掉。也正因为情感对于记忆这么的重要,所以通常情感丰富的动物会有比较长的记忆。
而所有动物当中情感最为丰富的是人,人的记忆力是所有动物中最好的,智商也是最高的。也就是说智商并不来源于意识有多么强大,而来源于情感有多丰富,而且意识能够把这些情感细微的赋予到每一个行为上。这也是目前机器人做不到的事,机器人会记住它做的所有事情,并不会对所有的事情进行情感的赋予,去掉不重要的,保留重要的,所以要实现真正的人工智能,首先就得赋予它情感,让它理解情感。这也是最难的事情。
宗教中的被动意识
被动意识的假说在几千年前其实就已经有了,亚洲的佛教、道教、印度教都是体现被动意识的。佛教和印度教中对意识的解释叫“无我”或“非我”。“无我”的意思就是“我”这个自己的主观意识是不存在的,“非我”就是自己所做的决定不是自己决定的。决定如果不是自己做的,是谁做的呢?是潜意识,而这个潜意识就是集体潜意识,它是共通的,在所有人身体里存在。在所有人身体里存在的集体潜意识在道教里叫“道”,而道教里有一个词叫“无为”。意思是不要去刻意做一些事情,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刻意,你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在顺应自然,顺应道而已。
佛教唯识学
唯识学是大乘佛学的三大体系之一,是继大乘中观学之后印度佛学的主流与核心。唯识学认为世间万物,从本质上看都源自于“心”,它超越时空和主客体对立。在佛教唯识学中,人的心识分为阿赖耶识、摩呐识、意、眼、耳、鼻、身识等识,而物质世界本身也由心识来表现。
也就是说,眼耳鼻舌身接触外境都只能“了别”,不能“分别”,是靠着和六根同时升起的五俱意识在记忆中找到对应的名称和定义,并明确,然后下一步对这个东西的各种感情感觉和记忆再被调出来,所以有延迟(虽然非常短)。
比如眼睛看到一朵玫瑰花,眼根只了别和知道红色和绿色,不知道是玫瑰花,是同时升起的眼俱意识,在记忆中找到并确定是玫瑰花,然后第六意识知道“眼俱意识找到的玫瑰花”,表达出“我”看到一朵玫瑰花,因为这个过程发生的非常快,人类都以为是意识看到玫瑰花,其实意识无法直接分别外境,认知的是记忆中的法尘而已。
同样,六根也没有分别的功能,只是一刹那了别元素,而且是条件一散就消失了,比如灯开眼根看见红色绿色,灯一关,眼根只知道黑色,所谓的视觉延迟实际上是刚才眼俱意识已经将玫瑰花记忆,人是在回忆而已。
这也是为什么上文中提到的红绿色实验,人永远只看到绿色,因为眼根只具备当下了别现状的功能,阻断眼俱意识后,换颜色就是看到当下的颜色。一个人如果从来没见过或者认知过一样东西,那么寻找的时间就更长。
不管是自由意识,潜意识,其实根源都是因果之力在推动,而且是刹那生灭,只是因为有每一念的记忆,所以记忆的念头连在一起,以为是一个常在的“我”在做一系列有逻辑有目的的行为,当很短期很微观的看人生时误以为有自由意识在主导,如果把时间拉长,视角纬度拉高,才能了解什么叫种的豆就只能得豆,得不了其他。
思考
本文的内容,有点像「命理」的一种证实。人没有所谓的“自主意识”,一切都是潜意识在操控,就代表“命理”是真实的,每个人一出生所有事情都已经注定,所以命才有可能被”算”出来,正所谓「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」「三岁看七岁,七岁定终生」,所以任何事只要顺期自然,不要强求。很多时候我们用主观意识面对抉择时往往无法做出选择,而你凭借直觉的决定虽然说不出完整的原因,但通常都会是自己真正想要的,用心感受就感觉得到,直觉反而更像自由地做‘’我‘’。当个人修练进入无我时, 你便可以知晓了世间万事万物。
参考
- 作者:NotionNext
- 链接:https://tangly1024.com/who-am-i
- 声明:本文采用 CC BY-NC-SA 4.0 许可协议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相关文章